蒼穹賦能,筑牢非煤礦山安全防線 —— 湖北省非煤礦山安全監管成效顯著
3月28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于湖北保康召開全國非煤礦山安全監管現場會。會議披露,2024年,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穩步推進,全國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實現事故起數、遇難人數、較大事故起數及遇難人數 “四個大幅下降”,在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
會上,湖北省應急管理廳作為代表進行經驗交流。湖北現有非煤礦山1015座,其中地下礦山332座、露天礦山613座、尾礦庫70座。近年來,湖北全力防范風險、遏制事故、促進發展,全省非煤礦山事故起數和遇難人數逐年遞減,連續兩年保持在個位數。全省尾礦庫和 “頭頂庫” 數量從2018年高峰期的459座、82 座,降至2024年底的70座、15座,降幅分別達84.7%、81.7%。省本級及 13個市州、103個縣市區均已掛牌組建風險隱患管理中心,并建成覆蓋全省的風險隱患監測預警平臺。省級平臺匯聚超30億條數據,覆蓋主要高風險行業領域,全省70座尾礦庫和已閉庫 “頭頂庫” 的實時監控數據已全部接入系統。計劃到 2025年底,該平臺將拓展至覆蓋所有非煤礦山,實現風險隱患分層分級管控、全天候監測、數字化治理。
在此基礎上,湖北省持續推進尾礦庫綜合治理,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動風險監測預警智能化。通過開展礦山智能化建設試點,加裝物聯感知裝備,應用機器人,利用人工智能推理大模型助力風險監測與預警處置。目前,所有尾礦庫均已建立三維可視模型,實現風險隱患動態監測、綜合研判、實時預警和應急處置閉環管理。
(來源:湖北應急管理微信公眾號)
由聯投湖北省數產集團負責總集成、蒼穹數碼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共建的湖北省風險隱患監測預警平臺,已成為守護礦山安全的堅實屏障,成效顯著。其中,蒼穹數碼推出的非煤礦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為全省非煤礦山安全監管注入強大科技動力,全方位筑牢礦山安全生產防線。
一、精準掌握礦山狀況,夯實安全監管根基
蒼穹數碼憑借在技術研發和數據處理方面的專業優勢,助力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實現對全省非煤礦山的全面、精準掌控。該系統與企業應用及監管部門各類系統無縫對接,厘清全省非煤礦山底數,并依據礦山規模、風險程度等因素,科學劃分礦山等級。同時,系統實現礦山監測聯網,應急部門可實時掌握礦山監管執法動態、安全生產許可證持證情況、復工復產進度以及安全事故信息等關鍵數據。這些詳實信息,為監管部門制定針對性監管策略、開展精準執法提供堅實依據,也為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指明方向。
礦山智慧大屏
二、定制化監測方案,精準應對礦山風險
蒼穹數碼依據不同類型礦山特點,為湖北省應急管理廳量身定制特色監測方式,確保監測精準、有效。
在露天礦山,采用蒼穹三維視頻孿生平臺的視頻融合技術,構建數字孿生實景。這一創新監測模式突破傳統監控局限,監管人員可360°全方位查看露天礦生產作業全景,即便畫面中不見監控點,工程機械作業場景也清晰可辨。結合邊坡應力應變、水文氣象等監測數據,監管人員實現線上“沉浸式”監管,及時排查并處理潛在安全隱患,保障露天礦山安全生產。
露天礦山視頻融合場景
對于地下礦山,三維地質建模疊加BIM技術發揮關鍵作用。該技術實現巷道分布立體化呈現和井下人員透明化管理,采空區、采掘面、車輛裝備及作業人員情況在系統中實時展示,消除地下礦山安全生產管理盲區,為井下作業人員生命安全和礦山穩定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jpg)
某礦山三維場景
三、四級風險管控聯動,高效處置隱患風險
湖北省非煤礦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的優勢,不僅在于精準監測,更在于高效的四級風險管控機制。1月24日,湖北某公司申報春節期間停產,次日,系統監測到企業用電量與生產期間接近,存在違規生產重大嫌疑。憑借先進的大模型研判技術,平臺迅速捕捉異常,于上午8時零5分向企業相關負責人發出預警,要求核實反饋。企業端與監管端信息交互高效便捷,相關負責人立即核實,發現是井下風機未關閉導致用電量異常8時38分,負責人在企業端反饋,8時40分,監管端顯示事件處置完畢。整個過程不到四十分鐘,充分彰顯省、市、縣應急部門和礦企四級風險管控機制的高效聯動,確保風險隱患及時消除,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湖北省非煤礦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的成功建設與高效運行,是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在礦山安全監管領域的重大創新突破。其提升了礦山安全監管科學化、信息化水平,為礦山企業安全生產筑牢保障,增強了社會各界對礦山安全生產的信心。未來,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將持續深化技術創新,完善監管機制,為全省非煤礦山安全穩定發展夯實基礎,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jpg)
電力預警事件
.jpg)
一氧化碳物聯監測預警事件
蒼穹持續打造優質應急管理產品
蒼穹數碼基于自主研發的3S平臺,深耕防災減災、應急管理領域。傾力打造的風險隱患監測預警平臺,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多元化預警機制。通過深度整合輿情、電力、氣象、視頻、事故等多渠道數據,為安全生產提供全視角管理,實現發現事件、推送企業、企業核查、企業處置、企業上報、事件反饋的工作閉環。通過對高風險設備、物品、場所、工藝、作業進行風險評估,結合風險指數法,確定企業固有風險等級;疊加標準化等級、N個動態影響因素,形成企業現實風險等級,最終實現區縣、市級、全省風險隱患態勢分析,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該平臺在提升應急處置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遏制重特大事故災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