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星為眼,以智賦能:蒼穹“慧眼”護航水利遙感開啟智慧新篇
5月15日,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水利遙感衛星應用星座建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道席出席會議。會議指出,要深刻認識構建水利遙感衛星應用星座對完善“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推進數字孿生水利建設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堅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算據、算法、算力,統籌規劃、建設、運行,加快建設具備廣覆蓋、大空間、高頻率、連續性、精準化數據采集功能的水利遙感衛星應用星座。
在水利部積極布局衛星星座建設的同時,行業內的科技企業也在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智慧水利發展。蒼穹數碼打造的蒼穹“慧眼”水利遙感AI服務平臺,深度契合“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需求,憑借自主研發的全國產化GIS平臺、遙感平臺優勢,基于多源衛星數據快速獲取、多種智能提取模型、海量數據分發等技術,實現了多星數據下載處理、多要素自動解譯、智能分析、快速制圖、報告編制全過程的自動化處理及流轉,全面提升遙感監測的時效性與準確性,為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管理、灌區管理、河湖“四亂”監管、水工程安全研判等業務提供高效、精準的算據支撐,賦能“四預”智能業務應用。
1、提升應急監測效率,打造小時級災害監測服務
在水旱災害防御方面,平臺能夠快速響應監測任務,在數據獲取后實現小時級監測服務,滿足應急監測的緊迫需求。通過動態監測災前、災中、災后水體變化過程及淹沒水體面積變化情況,結合受災區下墊面信息,智能分析受影響道路、水利工程、村莊、人口等信息,為防洪調度、應急救災及災后評估提供堅實的決策支撐。
2、蓄滯洪區動態監測,全面跟蹤行洪全過程
通過對蓄滯洪區等水利工程進行動態連續監測,當洪澇災害發生時,平臺支持連續多日動態監測蓄滯洪區的水體面積、水深變化,動態展示災害發展過程及影響范圍,提升災害監測、應急調度、災后損失評估能力。
3、湖庫常態化監測,賦能水資源優化調度
在水資源管理領域,平臺支持重點湖庫常態化監測。通過長時序自動監測湖庫水體面積變化情況,結合三維地形數據,精準分析計算湖庫蓄水量,生成湖庫水位-面積關系曲線,為水資源的科學調度和應急調度提供關鍵依據,確保湖庫水資源的合理調配與有效管理。
4、遙感AI+專業模型,提升灌區立體感知能力
平臺融合遙感AI與灌區專業模型能力,實現灌區種植結構的智能化自動提取、需耗水預測預報、作物長勢分析、灌溉進度分析等,助力灌區管理者更精準地掌握作物生長狀況和水資源需求,優化灌溉計劃,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5、“四亂”常態化監測,提升河湖監管能力
基于“四亂”智能提取模型,平臺能夠動態監測河湖水域岸線圈占、圍墾、采砂場、岸灘邊取(堆)土場、垃圾堆放、建筑物等疑似問題,及時發現亂占、亂建、亂堆、亂采等違規行為,顯著提升河湖監管與執法處置能力,守護河湖水域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6、遙感AI+物聯網,助力水工程風險研判
平臺聯合GNSS位移監測設備及InSAR衛星監測技術,實現堤防和大壩的工程安全狀態監測,通過連續的InSAR監測,獲取堤防的沉降、裂縫等形變情況,融合GNSS物聯監測數據,提升水工程安全監測及風險綜合研判能力,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
水利遙感衛星應用星座建設為智慧水利描繪了宏偉藍圖,蒼穹“慧眼”水利遙感AI服務平臺,則是這一藍圖中正在發光發熱的重要拼圖。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在水利部的戰略引領下,蒼穹數碼將繼續深耕數字孿生、智能遙感、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與水利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攜手行業伙伴共建"感知全域化、預警精準化、決策智慧化"的水利新生態,共同推進智慧水利高質量發展。